一、使用选题密码可降低写作难度。使用选题密码从操作角度来讲难度更小,因为其避开了我们在传统意义上对创新的理解,即“问题创新”。二、结构化词汇可以作为主题密码使用。结构化词汇比较常见,实现不了主题密码的效果,一般要结合问题密码和方法密码使用,比如问题、原因、对策等。三、“热点”这一密码更适合权威作者使用。很多人都热衷于研究热点问题,但“热点”是一种很特殊的主题密码,它适合编辑部约稿,适合有名气的、具有权威性的作者去写,不太适合普通作者。四、评估密码及其特性。评估选题做得怎么样,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有用性,二是有趣性,三是接近性。五,不要过分依赖选题密码。选题密码的作用是在降低写作难度的情况下提高论文投稿的成功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要比传统论文的写作观念与方法好,其只是我们对现实环境的一种无奈应对。(摘自《选题密码使用规则五条》,作者:林含笑,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3月4日)
第一步,需要识别单门学科内的理论。这一步算是了解相关学科所要做的准备工作,即按照学科对理论进行归类,以便后续将每门相关学科与一系列特定理论联系在一起。第二步,识别与其他每门相关学科内的理论。在单门学科内识别了相关理论后,就可以通过重复这一步骤来找到其他一系列理论。整体而言,当学者在跨学科研究进程中采取更多步骤时,他们会修订并扩充相关学科的理论,以便能够跟踪快速激增的信息碎片,这些信息碎片一般随着研究进程的进展而积累起来。接下来就是总结与分析,可以通过列表的形式,进一步梳理理论信息。(摘自《跨学科研究中的“理论”》,作者:张雯雯,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2月8日)
通过梳理C刊已刊发的“路径”类论文,总结出“路径”常见的三种写作模板,供大家借鉴。(1)理论逻辑+实践路径:这是“路径”比较普遍的一种写作方式,通常就是先对某种思想的理论逻辑进行阐述,在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这种写作句式多见于标题为《XXX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的文章。(2)现实困境/问题/挑战+解决路径:这种写法也非常常见,其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这种写作句式就是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困境进行总结,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该困境的实践路径。(3)现实背景+演变/发展/创新趋势+发展/延展/创新路径:这类写作方式适用于一些比较新的且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的研究主题,针对研究问题,提出符合演变趋势、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路径与趋势一一对应,展现出论文的逻辑延展性和创新性。(摘自《论文“对策建议”部分增强针对性的三种写作模板》,作者:李月月,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3月30日)
研究假设包括虚无假设和双重负载假设两种。第一种类型的假设是虚无假设。该假设预测的是关系的不存在。许多定量研究者,特别是实验研究者,根据证伪假设的逻辑,使用虚无假设来建构假设。他们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是,通过找出使他们能够接受或拒绝虚无假设的证据来检验原假设。 另一种类型的假设是双重负载假设。所谓双重负载假设是指把两个独立的关系置入一个假设之中。例如,研究者陈述一个假设:一个地区的贫困与青少年人口的高度集中,或导致盗窃财物犯罪的增多。这就是一个双重负载假设。它的意思可能是下面两种状况中的任何一种:贫困或青少年人口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盗窃,或者是只有贫困与青少年人口的高度集中所产生的联合效应才会造成盗窃。(摘自《研究假设提出的两种类型及其注意事项》,作者:姚荣霞,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3月28日)
分层随机抽样的优点是调查者能够选择一个代表目标总体各种群体和特征模式的样本。缺点是它要比简单随机抽样付出更多努力,且为了产生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经常需要一个比简单随机抽样更大的样本量。在分层随机抽样中,首先需要把总体细分成亚群或层,然后从每层中选择一定数量或比例的被访者以获得一个样本。举例来说,可以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来确保男性和女性具有相同的代表性。通过把整群划分成男性和女性的亚群,这种抽样方法比简单随机抽样更为精确,因为它使群“同质化”,不过仅在正确地选择群时才是如此。也就是说,不要分别抽取男性和女性,除非要在他们之间进行比较。只有事先确信这种比较是有意义的时候才进行这种比较。例如,在一个投票人偏好的调查中,如果有某些数据表明男性和女性的投票不同,此时才需要保证调查中包含足够多的男性和女性以进行比较。(摘自《调查研究实操指导:细节与示例》,作者:阿琳·芬克,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