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两次被拒就很灰心,就开始怀疑自己了。不要灰心,不要怀疑自己,应该接着试,每次收到的意见都要认真看。要相信大部分审稿人不是恶意的。有的时候,审稿人可能表现得有点不耐烦,可能表现得居高临下,教训你这么简单的事情居然不会。不会就是不会,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大家一开始都不会,都是学会的。不会就学,做错了就改,改好了就好了。(摘自《不发表,就出局》,作者:李连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
“文章不厌百回改”,论文的修改体现的是一种研究的态度,期刊编辑部要求作者对文章的每一次修改打磨,都显示出对学术的端正态度。我们作为年轻的学者,一定要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地在与编辑和审稿专家的联系、指导下进行文章修改。经过一遍一遍地修改,最终达到编辑部对文章用稿的质量要求。(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C刊编辑:人文社科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投稿技巧》专家:陈沛照)
所谓研究独创性就是新,不仅是对你自己是新的,对整个学术共同体也是新的,这才是最难的一点。也就是说,一方面你要突破自己的极限,另一方面,你要使用文献,让学术的同仁承认你突破了学术界共同的极限。还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研究都涵盖了很多小问题,每个小问题都不可能一下子回答完,都是一个创新点。学术研究的累积性就体现在这个地方,前面的人做了那么多,你接着去做,哪怕只是个比较小的突破,它仍然是有价值的。(摘自《不发表,就出局》,作者:李连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
正文要集中体现作者的研究成果、作者对问题的分析、对观点的论证等。不同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的选题、研究的方法、分析论证的过程、获得的结果、表述的方式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写作内容不做统一的要求。但正文中应该集中论述作者的创见,而不要重复一般性的常识。(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C刊编辑:人文社科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投稿技巧》专家:陈沛照)
选题关系论文写作的成败,选题是开展学术论文写作的关键一步。论题选得好,就可能做出科研成果,甚至快出成果;如果选题不好,将会导致中途夭折或研究成果甚微。 这里首先取决于论题是真问题,不是假问题。真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针对真问题,加以研究,从理论上加以解决,这叫有的放矢,如此才能写出好文章。反之,如果是假问题,是纯主观设想的问题,虚构的问题,如杞人忧天那样的问题,针对这样所谓的问题,去说明如何防止天掉下来,那么自然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摘自:《学术论文写作通鉴》,著者:陶富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