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会发现,如果我们的选题每年跟着指南走,命中的几率比不跟着指南走命中的几率要大很多。尤其像国家社科基金,建议大家跟着指南走。把我们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指南的题目很好地结合起来,跟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尤其是国家社科基金,实际上,它是需要我们的研究为国、为党的政治、经济或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2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享:选题“三问”、写作经验与投稿注意事项》,专家:翟桐)
论证型论文在社会科学论文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类论文的写作只能是对学术问题加以探讨和阐释的研究过程,也就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某个学术问题加以解决的过程。如果对一般社会问题泛泛而谈,或者采取处理政治问题的方式去处理学术问题,就会使学术论文变成一般的社会理论或政治理论文章,失去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论证型论文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理论性。 论文的理论性,是指对获得的事实材料进行归纳、分析、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判断和进行推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对现象做出理论解释和理论分析,形成一定的科学见解或建立相应的理论,因为“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摘自《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著者:周新年,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阅读文献时要掌握两种阅读方法:一种是整体泛读,一种是细节精读。不管是整体泛读还是细节精读,合并起来的这些文献就是我们看的所有文献。其实在读文献的时候,大部分文章我们是只看一部分的,而少数文章是看全文的,甚至绝对一点说,没有文章需要看全文,即便是再好的文章,也只看它的大部分就可以,如果我们能够熟悉写作的范式,巧用阅读技巧,是可以大大压缩阅读量和阅读时间的。(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论文产出导向的外文文献检索与阅读策略》,专家:刘倩)
论文的成果与价值,最终当然要由论文的最后完成和客观效用来评定。选题对论文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因为选题不仅仅是给文章定个题目或简单地规定个范围,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预测性,能够提前对文章做出基本的估计。选择、确定论文论题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论题,需要经过作者多方思索、互相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的一番努力。一个好的论文选题,还必须提前对文章做出基本的估计。这是因为,在确定论题之前,作者总是先大量地接触、收集、研究和整理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选择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直到定下题目。(摘自《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著者:周新年,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做学者,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尤其是在某一个学科某一个问题上,想要流芳百世让后人知道我们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那么我们必须要稳定聚焦在某一个方向上面去研究。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2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享:选题“三问”、写作经验与投稿注意事项》,专家:翟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