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通向知识的大门,许多学科的课题研究也都是问题导向,从现实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也是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实践中也会产生出许多人们从未研究解决的全新课题,而这些问题无疑会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从现实问题出发,提炼选题,也是论文选题比较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选题方向比较容易找到,但是它往往需要对社会和生活当中的现象有敏锐的一个洞察力,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关键的学术问题。(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从选题到投稿: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过程与要点》专家:唐超)
引言的内容主要有:研究主题、研究目的和研究理由(属于哪一方面的课题,确定课题动机、背景、起因,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作用和意义,理论依据和实验设备基础,预期目标,本课题在学科领域中所占的地位,研究所涉及的界限、规模或范围,对他人已有成果的评价及相互关系,新概念和新术语的定义等)。在学术论文里,上述内容不必逐一涉及,可按具体情况取舍。(摘自《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著者:周新年,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除了实践之外,论文写作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比如本领域的经典文献、本领域的学科历史、本领域的优秀期刊文章,这些是需要我们去阅读的。特别是对于硕士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对自己学科的经典文章、经典著作进行阅读,然后是本学科的发展历程,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专门的发展史,也要了解其发展历史,这会帮助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问题。再就是阅读论文,这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态化的一个动作,每天去关注一下知网更新的新文章,特别是追踪式的阅读。我们关注到某个领域某个期刊,它具体在某月的月底、月初还是月中会见刊,可以定点地去阅读,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来发现问题,也是我们的写作来源。(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高产作者分享:论文写作与发表的五个要素、四个阶段和三个工具》,专家:罗杰)
学术界历来有两种取向,一个是重质量,一个是求数量。二者都做好的当然有,但那是天才人物,不是我们这个圈子的,我们犯不上跟他们比。谈到质量,我的观点是,一项研究能做到100%,就不要只尽95%的努力。我们不要觉得这是完美主义,我觉得学术研究的价值恰恰体现在这个地方。我们这些读书人做学问图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把天赋你的那点本事使出来,这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摘自《不发表,就出局》,作者:李连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
一种方式是基本完成了论文的写作,要进入投稿环节之前,我们要对期刊有一个认知,对它有一个大致了解,尤其是目标期刊。例如投哪个期刊的哪个栏目,或者投哪几个期刊的哪几个栏目。另一种方式是“倒推”模式,即论文作者看到期刊的具体要求,根据期刊栏目的要求及风格,针对性地去写作、投稿。(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高产作者分享:论文写作与发表的五个要素、四个阶段和三个工具》,专家: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