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综述是一种介绍性的综述,主要用于追溯某一思想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历史性综述对介绍某一学科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者往往通过对某一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做历史性综述,会对这一学科的全貌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了解。(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4P策略:18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享》,专家:张苇锟)
从写作角度看,定量研究其实更像是研究完成之后的研究报告,而质性研究则是我们在分析数据时,就可以开始着手写作,因为我们分析数据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逼近我们研究结论的过程,我们本身就是不断反复的过程,所以说我们随时要把自己的结论或者归纳的某一个点记下来。(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扎根理论与质性研究:范文拆解与写作体会》,专家:刘老师)
我们不能为了写作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不要炫技、不要华丽,要把写作厚重的、体系化的思维表达出来。所有的选题,都是前人关注过的,如果我现在所研究的选题是没有人关注的,那么很有可能是选题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与导师、同行、同事等诸多业内人员进行交流,来确定选题的价值。现存的文献都会存在局限与不足,回顾现在文献,找出它的不足之处,如果通过对现存文献的回顾,未能发现任何问题就得换题目。学术论文的基本目的主要是要准确指出现存文献的一个存在问题,并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4P策略:18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享》,专家:张苇锟)
做定量研究先确定研究问题,提出我们的假说,然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之后验证假说是否成立,这其实是一个线性单向的过程。而质性研究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正常情况下,质性研究收集数据不可能一次性把所有数据都收集完,而且在收据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采用边收集边分析的方式,因为在做质性研究的开始,对于谜团的答案我们并不清楚,但随着研究的推进,收集数据之后进行分析,就会更加清楚接下来应该收集怎样的数据,进而适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这样来回反复的过程其实就是为了分析自己的迷思,不断地将谜团的面纱揭开。(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扎根理论与质性研究:范文拆解与写作体会》,专家:刘老师)
抽象化是指对复杂现象特点的提亮。概念化是特定的一个学术概念、范畴、范式以及固定的表达,重引用指的是对经典的借鉴和引用,逻辑性是要遵循严谨的逻辑进行归纳和演绎。(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4P策略:18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享》,专家:张苇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