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写论文的习惯是先立题目,后列提纲,再写正文。但是,也有先写摘要的,然后根据摘要再写正文。先写摘要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整体确定下来,照此论文的思路也就清晰了。而我则是先写正文后写摘要,最后把正文“缩写”提炼成摘要。至于摘要、正文哪个先写?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并无优劣之分。(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
个人觉得,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论文当中要体现出一种问题性,得先有问题的提出,然后才是解决方式。我们要注意把时间花费在修改框架上是比较合算的。论文的框架就好比我们盖房子,我们把整个的框架搭建好、地基打好,再在上面盖房子就会非常快。(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
设计论文大纲时,第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就是“问题的提出”。如果我们的论文通过编辑的初步认可之后送外审了,但凡稍微负责任的外审专家,除了看标题之外还会多多少少看我们的论文内容。首当其冲的便是“问题的提出”,这是他们第一个关注的地方。如果我们“问题的提出”写得不好,矛盾性体现得不够明显,那外审专家就没有什么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可能我们的论文就被pass了。 “问题的提出”它是引领全文的逻辑,是引导作者思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很多人会想“问题的提出”怎么会引导作者思路?比如说,我们现在根据自己的论文,好好把“问题的提出”想一想该怎么写,就会发现在写“问题的提出”的时候,我们的思路会越来越明确。同时,还要不断否定自己,通过这种方式来优化提纲。这样,我们整个论文才可能会做得很好,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时候做得好一点,后面基本上就没什么大问题了。(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
我们瞄准某研究领域,找到这个研究领域在现实当中比较突出的一些问题。接下来把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它的影响因素是哪些,这个问题可能往哪个方面发展,然后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哪个是重要的,哪个是最核心的,最后把论文核心的东西找出来。比如,养老服务资源利用的问题,它实际上是属于养老服务的研究领域。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过程当中有很多问题,如优化模式的创新、方法的选择、主体的设置等等。而我在调研当中发现很多养老机构包括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得非常好,但是没人去,这就是一个资源利用的问题,我找准了这个点,它就是这个领域当中一个现实的突出问题。为什么资源利用会少?会有很多因素,比如,跟老年人积极性不高有关,还有跟选址有关,还有它的功能有关(功能不行,老年人不愿意去),还有跟它设置的目标方向有关等等,把这些因素找出来,从中找到一个最核心的因素,那么我们的论文或者课题选择可能就会成功了。(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
在选题确定之后,建议大家还要到期刊网上进行搜索,如果没有出现重复,我认为只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真的是没人研究过这个东西,说明我们的选题很新(这种情况非常少,但也有)。大多数的情况可能是我们研究的已经有人研究了,但视角不一样,说明可能我们研究的就是一个比较新的东西;另一方面有可能是这个研究太难或是不好进行,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要放弃,可以就某一方面进行创新,比如在视角上进行创新,在方法、模式、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此,就会把我们的研究进步一升华。(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选题、布局与投稿: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经验谈》,专家:曲绍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