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从上到下的一种模式。做问卷类的比较,其过程可能就是“从大样本、大总体中抽取小总体”,而后“在小总体中再去抽取小样本”。这种方法在做诸如定量、问卷之类的研究时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随机去发调查问卷。但对于大多数研究,尤其是涉及到测量、实际测试的实验研究,或者观察测试的研究,其过程肯定就是反转过来的。我们一定是先有一个小的研究样本,然后再去反推研究对象总体,然后再去定选题。(摘自体育学研究方法与论文选题在线研修班《体育学量化研究:极简体育统计》,专家:刘鸿优)
“研究动机”的写作需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要有现实的案例或依据。我们通过提供一个现实的案例、现实的依据来说明这个问题。换言之,我们的研究问题是从现实中来的,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第二,要与重要的文献关联起来。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说明,首先,我们的研究在理论上是可以被定位到哪支文献里面。其次,我们的研究对这支文献有没有推进?换言之,即我们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是具有理论价值或理论意义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在陈述“研究动机”的前两段中,还需要清楚地交代自己的研究要回答什么样的问题。(摘自首届毓秀经济学青年论坛暨经济学研究方法与论文选题在线研修班《平台经济的分析策略与投稿经历》,专家:王大中)
运用统计工具的终极目标,就是从杂乱无章的、繁杂的、庞大的数据当中,去提取出能体现出价值和意义的简单数据。如果你可以用一个数字说明一大堆数据的特征,那么就说明你的水平越高。所以,我们写论文、做定量研究时,论文里的数据不是越多越好。你用的数据越少,但同时又能够把事情说清楚,那么你就是成功的。相反,如果你要用大量的数据才能把一件事情说清楚,那么这就证明你是失败的,因为大家都讨厌数据。(摘自体育学研究方法与论文选题在线研修班《体育学量化研究:极简体育统计》,专家:刘鸿优)
在选择同时具备“焦点”“热点”“难点”“痛点”这四点要求的研究问题的基础上,还需要我们自身具备比较充分的知识储备,或者要具有相应的能力和秉赋。这也就要求我们去学习经典理论框架以及一些前沿理论,至少也应当保证对经典的理论框架比较熟悉。也就是说,面对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应该选用哪个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还需要对所选择的理论框架本身进行适当拓展,这样一来,才能够同时满足“焦点”“热点”“难点”“痛点”的要求。另外,当我们试图对某个问题或者框架进行拓展的时候,其实也要求我们对理论功底(如基本的经济理论)有一定的驾驭能力。(摘自首届毓秀经济学青年论坛暨经济学研究方法与论文选题在线研修班《平台经济的分析策略与投稿经历》,专家:王大中)
数据统计有两大功能:第一个是“概括特征”,第二个是“推断总体”。所谓“概括特征”就是用简单的数字或者用少量的数字,去概括大量数据的特征。所谓“推断总体”就是用少量样本的数据,去推断总体的数据。我们取得的数据,用统计学术语来说就是测量值,你可以用简单的数据把它概括出来。但概括出来的只是你测得的这些部分的数据。而我们希望得到的研究结果,是需要让它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得到提升。这就需要通过已测得的数据去推断,即我们没有直接测的那些数据,它们大概会是什么样的情况。这就叫推断总体,或者有的时候也叫“推断真实值”,即用测量值推断真实值。(摘自体育学研究方法与论文选题在线研修班《体育学量化研究:极简体育统计》,专家:刘鸿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