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部分,首先要介绍研究背景,接着进行文献综述,即需要利用非技术性文献和技术性文献进行搭台。比如,作者首先提到了国家的各种政策、法规,然后再利用技术性文献展开文献研究,这样既使用了非技术性文献,又使用了技术性文献,显得十分丰富。在交代完研究主题后,提出这个研究主题的逻辑正当性。这里有个重点,就是并非“别人很少研究”,我们就应当研究或这个研究就有意义,而必须对其进行论证。主要采用思辨分析,可以引用文献,进一步强调主题,引出研究框架,最后阐述亮点和特色。(体育学研究方法与论文选题在线研修班《文献不是用来读的:如何找到有用的文献》,专家:岳建军)
在基本确定选题后,要对选题的基本价值进行判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学术意义、现实价值及发展的延展空间。首先,如何令研究具有学术意义?撰写社会科学论文或多或少要体现“新意”,可以从领域、史料、方法、视角等方面出发,赋予论文创新性。其次,选题应当具有现实价值,能够指导实践。具体到教育科研写作中,即思考该研究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最后,确保选题具有延展空间,即普遍性。要明确你所研究的问题究竟是个别问题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的示范作用和应用价值。(摘自高校教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投稿线上研修班《从编辑的视角看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专家:王小梅)
阅读文献进行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的一大基本功。此处强调两类必读文献——经典性文献和最新文献。经典性文献又称高价值文献,主要是指该领域论文引用较多的经典文献。多读几篇目标研究领域的经典性文献,将会帮助你尽快熟悉该领域,同时也能够成为论文写作时的参考。此外,还需结合研究问题,阅读该领域的最新文献。当然,应当从优秀期刊和优秀作者中选取最新文献。如果不阅读最新文献,则极有可能出现“别人已经解决了我们的问题,而自己还不知道”的情况。(摘自高校教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投稿线上研修班《从编辑的视角看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专家:王小梅)
“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是一个经常用于评价他人的词。一些人只关心眼前小利,对社会上公众比较关注的、影响比较大的事件缺乏关心,但这些事件往往是重要的选题来源。学术研究经常谈到:要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如果只是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自然难以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选题。因此,我们要懂得人情练达,多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新闻等。要反复理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体味其深刻含义,做到知行合一。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潜意识里要时刻与外界保持一种开放互动的敏感状态。在生活中,也要时刻牢记你的问题,在潜意识中将其同外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些联系、一些观点,这就是自觉内蕴的过程。(体育学研究方法与论文选题在线研修班《文献不是用来读的:如何找到有用的文献》,专家:岳建军)
文献评述就是对所要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归纳整理,这一过程也称为“学术史梳理”,对一个规范的学术研究来说,该环节不可或缺。此处的重点在于对文献进行“评述”而非“综述”。“评述”与“综述”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含义却大相径庭。文献综述其实并不包含问题意识,只要能够简单了解他人研究工作即可。而文献评述却含有问题意识,要求我们带着问题来阅读文献,找到知识体系上存在的“缺口”。如此一来,文献工作的真正价值才能够得以彰显。大家常说,学术研究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文献评述就是如此。(摘自高校教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投稿线上研修班《从编辑的视角看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专家: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