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期刊的不同等级,产生了不同的分区,国际分区又叫做叫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译为《期刊引用报告》)分区。JCR的分区标准如下:影响因子位于前25%(含25%)的属于一区;影响因子位于前25%~50%(含50%)的属于二区;影响因子位于前50%~75%(含75%)的属于三区;影响因子位于最末25%的属于四区。 现在国内部分学校评价外文期刊时均以中科院分区为准,有的学校理工科以中科院分区为准,文科以JCR分区为准,也有的学校均以JCR分区为准。中科院分区的标准更高,入选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只有影响因子位于前5%才属于一区,不是25%。它的二区范围是前5%到前20%,三区是20%~50%,四区是剩下的50%。因此,中科院分区的严谨程度可能比JCR分区要高,入选难度也比JCR分区更大。(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6本SSCI期刊用稿规律与投稿技巧分析》,专家:张老师)
人文社科有很多常识性的东西,但有时候,这个常识往往是跨专业的,或者说即使本专业的人,也会觉得“这个东西我好像很熟悉,但又好像没有完全弄懂”。如果有研究者针对这些常识发起挑战的话,那他写出来的文章被接受的概率就非常高。 比如提及“晚清政府媚外”,通常情况下,普遍会认为“这还用说吗”,但我在《“杯酒之间”:晚清政府媚外形象的形成》里,专门研究这一形象的形成过程,那我就是在挑战这个常识。再比如,最近有篇文章的作者认为“闭关锁国”这种观点其实是所谓的一个历史神话,它在某种程度上被夸大了。他在追寻: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年,我们一直认为明清是闭关锁国的?这种观点是怎么形成的?然后他一一地把这个观点解构完,实际上他就是在挑战常识。(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组合与拆解:如何从博士论文中整理出可发表的期刊论文》,专家:徐进、杨雄威)
Web of Science简称WOS,由SCI、SSCI、A&HCI、ESCI组成四个论文系列。其中,ESCI(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s Index)是指已经进入到了Web of Science,但位于等待区(即非核心区)的数据库。如果该数据库的期刊质量经得住考验,下一步就会进入到SCI、SSCI、A&HCI中。比如偏艺术、书法、非物质化遗产的期刊会进入A&HCI,偏人文社科(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期刊会进入SSCI,理工科(物理、化学、物电)的期刊会进入SCI。总之,在Web of Science的论文系列当中,国内目前只承认SCI、SSCI、A&HCI,不承认位于等候区的ESCI。(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6本SSCI期刊用稿规律与投稿技巧分析》,专家:张老师)
论文有“奇趣味”,需保持猎奇,比如说我们在《读通鉴论》中可以看到,作者王夫之在书里讲,唐代有的皇帝,这一辈子身边只有一两个宰相,但是有的人当皇帝,身边却有十几位、二十几位宰相。这是因为虽然这个人的性格看起来柔软,但是他容易猜疑。所以他有这么多宰相。王夫之就这样把性格、政治与宰相的变换多少联系起来。 以前大都是按制度来分析“宰相为什么这么多”,但是在制度一定的情况下,为什么这一任皇帝就是会有格外多的宰相呢?那就要从他的性格上分析。我们知道,性格分析在历史学中很缺乏,或者之前基本上没有这样研究的。如果我们这样写论文,编辑就很喜欢。实际上,越是综合的社会科学类的刊物,什么学科都发的那种,越热衷这种比较新奇的选题。(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组合与拆解:如何从博士论文中整理出可发表的期刊论文》,专家:徐进、杨雄威)
论文在写作过程中要不断地优化、聚焦遣词造句和形式字数,所以标题需要反复修改。在最后的定稿之前,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标题都是选题。到了最后定稿的时候,或者说整个选题接近很成熟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标题。比如标题《工作弹性能否促进员工非工作时间的工作投入?一个并行三重中介模型”》,它的研究主题、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都一目了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选题。当然,标题还应该有第四个要素,叫做研究发现。只不过论文还没有写,所以没有研究发现,它就只能是个选题。如果等到研究发现出来后,在选题现有基础上加上有关研究结论的词语,它就是一个完整的标题了。(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研究方向选择技巧与极简选题术:选题难的技术性分析与结构性重建》,专家:乌角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