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实际研究”这个选题为例,该选题的主要内容是共同富裕的制度设计,其中会涉及到制度经济学以及三次分配的问题。比如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有什么样的内涵,现实背景是什么,未来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特别是如何进行制度设计,这也是我们在研究这类问题当中的一个难点。此外,“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重要指标研究”这个选题,在二十大报告当中,社会主义现代化主要是一些描述性的内容,如“人民生活更美好”“科技创新实力更强”等。但是该选题还要求我们去研究这种描述性内容的指标,那么就要纵向去看几个发展阶段,比如每个发展阶段是什么情况。因此我们需要熟悉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二十大政策热点与2023年管理学课题选题与申报,专家:王德胜)
我们在看“二十大”报告的时候,要想到从中确认自己课题的关键词。同时,我们也要去关联好我们自己的理论界定,以及相应的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相关的定位和描述。这就是问题导向。其实,习近平总书记所谈论的问题导向,包括问题意识,也通行在我们当下的研究当中。 我们的研究也要以问题为导向,很多时候它可以是非常学术的。搞课题研究可以非常“学术”,或者非常“高山流水”,就比如主体问题、身份问题等。有的问题它可能的确是我们先预设了一个理论框架,然后我们用自己的文本去证实这个理论。(二十大政策热点与2023年外国文学课题选题与申报,专家:陈靓)
我们知道,很多时候投稿后,有的杂志并不给我们机会,编辑一看到论文就觉得不行,直接进行退稿。由于编辑的工作量非常大,他们并不是对所有投来的稿件都进行审稿。一般来说,他们先把稿件简单筛一遍,如果觉得有价值再去进行审稿。这就意味着,只要我们的文章赢得了编辑的审稿,就有百分之二十的发表可能性,如果编辑把审稿的稿件退回来让我们去修改,基本就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发表可能性。(二十大政策热点与2023年管理学课题选题与申报,专家:王德胜)
以“二十大”政策热点为主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每年的国社科选题都会以国家需求作为主要目标,所以我们在看指南时,要以此为标准。自选题目当然是可以的,但每年自选题目的中标率相对而言非常低。除非我们结合指南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有针对性地来自选题目,这种情况下中标率会更高一点。搞文学其实并不完全是自娱自乐,它也需要一个能够关注当下的视野。所以,以课题申报书中的学术性为例,它要求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我们不可能只有理论价值而没有应用价值。因此,在看“二十大”热点问题的时候,我们应当有这样的关怀,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好地去把握与提炼选题。(二十大政策热点与2023年外国文学课题选题与申报,专家:陈靓)
以“高中部学生使用哪些词汇策略来学习英语单词”这一实验为例,可将问卷调查法分为五步。一、确定研究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前,先要确定研究问题,并且将其细化,使之变得具体可操作。二、选择研究对象。如果调查比较简单,可以选择随机抽样。除了随机抽样,也可采用方便抽样,但回复率无法保证。三、编制问卷。如果写学位论文,尽量采取成熟的问卷,因为它的维度已经得到认可。四、采集数据。如果研究对象是中小学,可以邀请相关学科的老师帮忙收发问卷。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使用问卷星。五、分析数据。数据分析过程,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录入数据与清理数据)以及数据处理阶段。(教育学学术前沿与研究方法在线研修班《教育学量化研究方法》,专家:汪雅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