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曾说:“理解是视野的融合。”这句话是说,你觉得自己的论文如何如何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的视野要与评审专家、编辑部老师的视野融合在一起。你要清楚,他们是怎么想的,把自己的逻辑套路、思维方法和审稿专家的思维融合。通俗一点说,就是换位思考。思考审稿人他们在意什么,想要搞清楚什么,然后研究一下论文发表后的因子,怎么提高引用率。建议大家多关注近几年自己学科里引用率非常高的论文。有些论文在短短三五年,就被引用了一两百次,留意这些论文有什么特征,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通过论文与作者进行对话,理解作者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写出来的,做好这一关键点,自己的写作水平就会潜移默化地得以提高。(体育学研究方法与论文选题在线研修班《文献不是用来读的:如何找到有用的文献》,专家:岳建军)
很多初学者引用的文献通篇都是CNKI。如果想发表国际期刊如SSCI,那么切忌通篇引用CNKI的论文。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发表体系,存在不同的受众群体。我们不能通过语种或者期刊来源来武断地判断文章的好坏。比如,我们都知道胡壮麟先生是80年代国内最早一批去澳大利亚访学的学者,他把系统功能语言学带到了中国。但对国际读者而言,他们可能根本不了解中国的学术情况,不了解胡壮麟先生对中国的功能语言学有怎样的影响。由于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不了解这些期刊、也不了解这些文献的作者,因此当他面对通篇引用CNKI的文献时,可能根本无法衡量你对当前的学术动态掌握到了怎样的程度。(语言学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在线研修班《学术英语写作的引用策略》,专家:王峰)
前言部分,首先要介绍研究背景,接着进行文献综述,即需要利用非技术性文献和技术性文献进行搭台。比如,作者首先提到了国家的各种政策、法规,然后再利用技术性文献展开文献研究,这样既使用了非技术性文献,又使用了技术性文献,显得十分丰富。在交代完研究主题后,提出这个研究主题的逻辑正当性。这里有个重点,就是并非“别人很少研究”,我们就应当研究或这个研究就有意义,而必须对其进行论证。主要采用思辨分析,可以引用文献,进一步强调主题,引出研究框架,最后阐述亮点和特色。(体育学研究方法与论文选题在线研修班《文献不是用来读的:如何找到有用的文献》,专家:岳建军)
在基本确定选题后,要对选题的基本价值进行判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学术意义、现实价值及发展的延展空间。首先,如何令研究具有学术意义?撰写社会科学论文或多或少要体现“新意”,可以从领域、史料、方法、视角等方面出发,赋予论文创新性。其次,选题应当具有现实价值,能够指导实践。具体到教育科研写作中,即思考该研究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最后,确保选题具有延展空间,即普遍性。要明确你所研究的问题究竟是个别问题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的示范作用和应用价值。(摘自高校教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投稿线上研修班《从编辑的视角看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专家:王小梅)
阅读文献进行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的一大基本功。此处强调两类必读文献——经典性文献和最新文献。经典性文献又称高价值文献,主要是指该领域论文引用较多的经典文献。多读几篇目标研究领域的经典性文献,将会帮助你尽快熟悉该领域,同时也能够成为论文写作时的参考。此外,还需结合研究问题,阅读该领域的最新文献。当然,应当从优秀期刊和优秀作者中选取最新文献。如果不阅读最新文献,则极有可能出现“别人已经解决了我们的问题,而自己还不知道”的情况。(摘自高校教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投稿线上研修班《从编辑的视角看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专家: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