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紧扣“学术”经历。研究基础部分,一般会涉及到“主要学术简历和学术兼职”。但是,这一部分不能像写求职简历一样,将“哪一年在哪儿工作或者在哪儿学习”呈现出来。此部分的重点是呈现学术方面的一些积累。比如,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做了什么研究报告,或者在哪儿进行访学等。和学术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写,但千万不要写成工作经历。比如,做过什么工作以及教过什么课程等。 第二,既要“宁缺毋滥”,又要“灵活行事”。如果有相关的纵向课题,需要写纵向课题,不需要写教改课题。如果实在没有成果的话,也可以将教改课题写上,毕竟有成果总比没有强。尤其这几年国家注重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所以将教改课题写上也没有什么问题。(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优秀学员成功案例经验与分享:如何申报管理类国家社》,专家:周莉清)
第一步,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的期刊。如果是学术小白,需要选几个级别低的期刊。 第二步,从锁定期刊中筛选出近3年内,与我们的研究主题、方向类似的栏目,分析期刊偏好的研究方向,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投稿几率,提升中稿概率。 第三步,确定好栏目后,下载有关论文进行精读,仔细研读、分析与模仿。模仿不是一件坏事。即使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和贝多芬,在创作初期,他们也会受到某某大师的影响。其实就是“模仿”,先模仿再创新。如果还没模仿过,怎么可能直接一步到位进行创新?所以模仿没有问题,先学习一下别人的经验,有些东西可以拿来用,例如研究思路、逻辑框架、写作规范、逻辑取向、论证过程、研究的手法和笔法,都可以“洋为中用”。(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李嘉)
第一,“重点”要写“为什么”,“难点”还要写“怎么做”。“重点”不需要说明怎么解决,只需要回答为什么是“重点”。但是“难点”一定要说明如何解决,因为它很难,如果我们没有想到解决它的计划,评审可能就会产生一种想法:这么难,你肯定做不了。 第二,“重点”源于课题本身,“难点”只写客观因素。“重点”一定得来源于自己课题的研究内容或者研究方法部分,而且要与研究内容对应,不能写成别的内容。“难点”也不能去写一些主观层面的内容。比如,“能力有限,就是做不了”。我们提出客观问题后,一定要写清楚自己计划如何去解决。(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优秀学员成功案例经验与分享:如何申报管理类国家社》,专家:周莉清)
期刊官网上一般会有专门的版块,介绍论文的写作标准。国外期刊很奇怪,不少期刊会有自己所偏好的文章长度。具体来讲,如果期刊要求稿件字数在6000字左右,但是作者寄来了一篇12000字的稿件。即使文章内容再好,期刊编辑都很难让他通过。如果想把12000字的稿件改成6000字,需要删减不少内容,当然,重点内容可能也会被删减,因此只能拒稿。所以我们需要尽量遵守期刊的字数要求。(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李嘉)
当我们打算申报课题项目时,需要首先阅读课题指南。“选题要求”是课题指南的阅读重点之一。有时候,我们自己觉得某个课题选题非常好,但投到某一研究中心后,也许不会被受理。不受理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否定了我们的选题,而是我们的选题可能并不适合他们的研究中心。所以我们在申报课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去看他们的“选题要求”。比如,是否存在地域要求,或者是否符合我们的选题方向。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打算研究藏族音乐,但是投到了羌学研究中心,专家们可能看到题目就不想接着往下看了,因为觉得我们所要申报的课题不符合该研究中心的方向。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申报书写得不好,或者选题不好,主要问题在于我们没读懂他们的“选题要求”。(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