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有针对性地去选择课题基金。虽然我从事音乐学研究,但其实我申报的很多课题都属于文化类研究中心的项目。大家也可以去尝试,如果做某一种民族音乐的研究,那么也可以去考虑一些文化研究中心的项目。在申报时可以多尝试、多投项目,甚至可以为自己的某一项目寻找不同的侧重点,然后尝试投到不同的地方。西南民族大学这类民族性大学,一般会设有如羌学研究中心这样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基地,如果你是羌族音乐的研究者,那么也可以去申报他们的一些项目。总之,首先需要知道到底有哪些申报信息,然后再去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项目,在了解这些课题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选题。(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姜霞)
结合个人的写作与审稿经验,我发现很多论文虽看似规范,方式选择也比较恰当,但是对于典型事实的把握不够清晰,这是非常致命的。研究者切忌看到数据就进行回归分析,要充分了解事实,比如所要研究的事实是什么,是否有数据描述,是否有大量案例等。在确保事实足够重要的基础上,再进行接下来的研究。那么,究竟如何把握“典型事实”呢?一方面,可以去查找政策界的相关讨论,政府各类工作报告中是否涉及专门的政策、文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该研究的政策价值或实践价值。另一方面,还要看学术界的讨论是否充分,重要的问题一定有很多学者研究,因此也会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摘自经济学论文写作与发表在线研修班《从课程论文到权威期刊——如何将前沿理论与中国经验相结合?》,专家:王明)
A&HCI是针对艺术学科专门组建的数据库。相较理工学科,人文学科的跨学科视域日益显现,也因此更容易投中A&HCI这类倾向于跨学科研究的国际期刊。这类期刊的编辑通常具有宽阔的视野,只要论文符合刊物的宗旨且有研究新意就有可能录用。以音乐学为例,A&HCI里面有很多音乐专刊,但除了这些专刊,还有其他期刊可供选择,例如艺术类(Art)期刊及历史类、跨学科类期刊。若是研究音乐剧、歌剧,则可以尝试向剧院类期刊投稿。如果想投文化研究类期刊,那么需要确保自己的文章有一定思辨性与哲理性,如音乐评论性和批判性文章。整体而言,不太建议大家去投哲学类期刊,因为这类研究比较抽象,写起来也比较困难。(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李嘉)
论文写作一定要注重研究设计,理论的切入口一定要小,一个小的切入点,就足以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分析时不需要考虑过多因素。比如,经济学研究出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研究设计变得越发重要。在进行研究设计时,论述逻辑一定要清晰,写清约束条件是什么,分析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是什么,等等。在进行研究设计时,还需强调自己对于工具的掌握情况,明确是否需要建立相应的理论框架。我曾运用“贝叶斯劝说”理论来建立框架,该理论在国外已流行多年,但国内鲜有学者涉及,为了进行研究设计,我特意学习了该理论的相关工具。大家在进行研究设计时也可以思考,是否有相关理论能够解释自己想要研究的现象。(摘自经济学论文写作与发表在线研修班《从课程论文到权威期刊——如何将前沿理论与中国经验相结合?》,专家:王明)
投稿国外期刊后,作者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般来讲,一篇论文至少要通过三位外审专家的盲审,才会被接收。国外的盲审非常仔细,哪怕一个大小写字母、一个标点符号、一个语法毛病都会被挑出来。因此很多作者感慨:要满足所有专家的审改要求,基本上和重写一遍差不多。实际上,论文从修稿到最后定稿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过程,一般需要花费不少功夫,具体录用时间也不确定。如果投稿不中,就需要另投。如果中了,接下来就是稿件录用、校对和出版。这就是为什么投稿周期比较长的原因。因为它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而且修改好以后不一定能发表,甚至有可能再被拒稿。(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