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课题选题以外,研究现状述评也非常重要。从近两年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要求来看,研究述评的写作难度越来越高,申请人需要了解自己目前所研究的问题,究竟发展到了哪一阶段。研究述评的价值,既在于它是研究问题的来源,也在于它是整个课题书展开写作前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专家们在评审课题的时候,其实不一定非常熟悉我们的研究问题及具体的研究方向。他们可能只是我们所在某一较大领域的专家,但是对领域中的很多小方向不是特别熟悉,可能也不知道某一小方向到底在进行哪些研究,又有怎样的研究成果,所以他会去看我们的研究述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述评,来呈现出自己的研究问题究竟是怎么来的。(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姜霞)
如果一篇文章没有前人的基础,那其实很难有一个好的研究突破,这就涉及文献检索。不管别人的研究是老的还是新的,如果你的论文中缺少足够的理论支持,那文章也很难入核心期刊评审专家的法眼。因为对于审稿人来说,稿件看多了之后,很容易就能看出论文是不是站在了最前沿的一个高度,是不是能够发表。有时甚至光看一下参考文献的质量,就可以判断这个文章是不是还值得花时间去看。当然,我在这里也不是强调“唯文献论”,但是参考文献确实能够反映出一些东西。特别是要呈现领域内大牛的核心东西,如果这些内容都没有,只是呈现一些小东西的话,那么,专家可能会对论证过程和结论提出质疑,他花在这篇论文上的审阅时间就会减少。对于投稿者来说,最后有可能就会丧失一个论文发表的机会。所以面对外文数据库非常多样化的这一现实情况,文献检索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李嘉)
简单来讲,期刊含金量由高到低排序如下:A&HCI期刊﹥SSCI正刊﹥SCI正刊﹥SCI专刊﹥EI期刊﹥EI会议﹥中文核心期刊﹥Scopus期刊﹥Scopus会议﹥中文普刊。当然,上述排序并非绝对,我们只是从相对的角度,对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进行了比较,也并非局限于期刊的中国影响力。其中,Scopus期刊对国内来说用处太有限了,发表后可能在国内职称评定等方面用不上,所以将其放在中文核心期刊之后,但它的国际影响力还是很高的,是公认的核心期刊。一般来说,如果你想在国外求教职的话,学校会要求你提供个人的Scopus ID,里面可以看到你在Scopus发表的所有东西。(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李嘉)
我们在确定课题选题时,可以将政策方针与自己的研究、与自己的地方文化有所结合。从去年中国茶入选世界非遗后,我就发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非遗相关的文件,包括数字化保护等,如2023年刚刚发布的《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当然,我在参与省文化厅的一些非遗项目评审的过程中,也感受到目前国家对于持续推进非遗工作的重视,这包括国家层面的保护到地方政策的指引等。非遗工作肯定要从国家层面的整体架构开始,然后各个地方再去细化具体该如何做。在这一政策方针的指引下,也出现了很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音乐类项目,共同推动非遗的发展。(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姜霞)
这两个都是期刊的引用指标。“影响因子”指的就是这本期刊的被引用量,它有一个科学的算法。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这本刊物的含金量越高。一般来说大于1.105就算是高区,中区在1.1-0.4之间,低区小于0.4,低区一般对应的期刊分区就是三区、四区。“被引半衰期”是指,一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次数逐年累计达到被引用总数的50%所用的年数。它能够说明期刊是喜欢新文章还是老文章,半衰期短就说明期刊很好,文章很新,近两年发的论文能够很快就被引用。半衰期长就说明老文章过多,期刊新意不够,创新点不足。“被引半衰期”也反映了期刊论文研究题目的延续时间,即期刊论文时效性的长短或知识更新的快慢,这跟期刊的风格有很大的关系。(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