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从既有理论与现实间的矛盾出发。选题时既要涉及到理论,又要关注到现实,从理论与现实间的矛盾去找到契合点。我们在选题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理论与现实之间确实存在着鸿沟、代沟或者错位。也就是说,在研究的过程当中,理论研究往往是滞后于实践的。 第二,从与现行政策相矛盾的现实出发。现实与政策之间有时候会相互矛盾,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如何来做策略研究,如何去解决现行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选题时可以尝试的一种思路。(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艺术学教育部项目申报书论证与撰写在线研修班(福建工程学院)》,专家:张嫣格)
论文选题时,一定要考虑到持续性。持续性就是说,可前、可后、可左、可右,前、后、左、右各个方位都能够衔接新的元素、新的观点。以上四个方位很关键,可以将其形容成个人的偏好、期刊的偏好、国家的偏好、社会的偏好。如果论文选题可以保持持续性,那么这个选题就可以照顾得很周全。另外,还需要将各个阶段都照顾好,也就是需要考虑到论文选题的阶段性。 具体来说,可以看一下最近这个阶段,国家更关注什么,人民群众缺少什么,或者某一领域极其热门的话题是什么。比如,“共同富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这些很大的选题下面对应的需求人群、需求事件、需求内容非常多,我们应考虑到各个方位和各个阶段,再进行选题。(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110讲《论文选题的四种方法与三种途径》,专家:何义珠)
一方面,选题本身基本决定了课题申请的方向,它是课题申报成功的前提。另一方面,评审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课题的题目,所以,他们首先会去评估选题的价值。概括起来就是,选题对于课题申报书具有决定性作用。以《我国红色戏剧的知识库构建与国际化“双创”路径研究》为例,该选题的研究主题是“红色戏剧”,研究问题是“红色戏剧的知识库构建与国际化‘双创’路径”。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该课题的研究领域是艺术学下的戏剧与影视领域,研究方向是戏剧传承传播,研究方向总体比较明确。(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艺术学教育部项目申报书论证与撰写在线研修班(福建工程学院)》,专家:王秀伟)
大家在选题时需要重点关注热点问题。以近年的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为例,最终能够立项的大部分课题项目都关注了热点问题。期刊论文同样也需要考虑热点问题。因为你的论文和热点挂钩后能够快速被更多的人引用,这也会影响期刊的引用指标如“被引用的半衰期”“影响因子”等。如果期刊发表的论文引用率很低,需要经过很多年才被别人引用一次的话,那么期刊的相关引用分数也会偏低。所以大家要知己知彼,站在期刊编辑的角度去思考选题,尽量贴近热点问题,以提高自己的中稿率。(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音乐学科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在线研修班(阿坝师范学院)》,专家:李嘉)
第一,将破题泛泛地等同于对研究内容的概括。有些作者可能直接写“本课题研究了什么问题”或者“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这样的叙述并不全面,也不是对题目的完全解读。另外,还与课题书后面的研究内容重叠了。第二,将破题理解为单纯的研究背景介绍。在破题环节,单纯介绍该课题是在什么背景下做的,这仅仅就是一个简单的背景介绍。第三,只追求形式,没有进行实质性破题。比如说了几行、一段甚至更多,但是仅仅在说一些外围信息,评审读完,对课题题目仍不理解。(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艺术学教育部项目申报书论证与撰写在线研修班(福建工程学院)》,专家:王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