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得先考虑要写的话题。其次,一篇论文仅研究一个关键问题。一个原因是,编辑们不喜欢很长的论文;另一个原因是,如果论文有很多想法,更有可能犯一些错误,导致论文被拒。所以,在每篇论文中,我们要专注于一个大的想法。再次,了解已有研究,如果我们的想法已经被人研究了,那么我们就要根据早期研究,修改主题,并与同事、顾问等分享我们的想法,以获取良好反馈,最终确定一个新的主题。此外,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需要确保自己拥有并熟悉开展研究必备的工具。最后,还需要确保自己拥有可用的数据集。有时候,我们可能提出了一个很好的主题,但是,在查找数据时,可能查不到数据,或者数据无法使用。(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119讲《怎样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专家:Ali M.Kutan)
首先,我们要清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创新”,没有巨人的肩膀,只会成为井底之蛙。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历年的立项项目,关注近3-5年和自己的研究相关的立项成果。如果没有前期的积累,只是自己闷头干、闷头想的话,选题会更加艰难。 其次,我们要有跨学科、跨专业的意识。比如,不要觉得自己之前学的设计学,后来转为艺术学,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就是“两张皮”。跨专业、跨领域的思维体现的是大局观,在选题中是很重要的,也是现在前沿研究中很提倡的一种方式。(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艺术学教育部项目申报书论证与撰写在线研修班(福建工程学院)》,专家:张嫣格)
针对正在使用的方法给出声明和解释,我们需要清楚地定义所有术语和符号。其次,请勿重复。如果该方法已经广为人知或在研究中被广泛描述,那么我们需简要总结该方法并有所创新;如果该方法相对较新,那么我们需要花点时间去解释它。再次,告诉读者该方法是如何帮助我们实现论文的关键目标的;也就是说,我们使用的是正确的方法。随后列出使用类似方法的论文。若有其他方法论,我们还需要陈述它们,并清楚地解释为什么我们不使用这些方法,并且进行稳健性分析。此外,在方法论中,我们还需要确定研究假设。(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119讲《怎样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专家:Ali M.Kutan)
课题项目申报通知中,通常会有常见问题回答。比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常见问题释疑》中,第六个问题是关于项目题目拟定的原则——申请人应该在认真凝练、反复斟酌的基础上自拟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名称应表述严谨、准确、简洁,避免引起争议和歧义。不严谨、不规范的题目将直接影响专家评审。建议大家一定要遵循以上原则,并能够将自己在哪个领域,做哪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什么等信息,通过题目清楚地呈现出来。 另外,建议大家在开始做选题的时候,至少列出10-20个甚至更多的题目,拿出一周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和凝练这些题目,只有题目凝练了,后面的写作才更容易。(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艺术学教育部项目申报书论证与撰写在线研修班(福建工程学院)》,专家:张嫣格)
第一,清楚选题的主要背景,并对选题背景做出阐述和介绍。课题需要写出直接背景,不宜大篇幅分析背景。第二,直陈开展研究的必要性,也就是该课题存在需要研究的地方。必要性也需要做一个提炼性的概括。第三,呈现并阐释题干的关键信息,就是对题目进行解码。这里的“阐释”不只是对题目里面的一两个名词进行解释,而是需要做一个整体性的阐释。第四,明确课题研究的重心所在。因为课题后面有研究内容部分,所以在破题这一部分,研究的重心可以回到研究的落脚点上。第五,简单阐述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第六,明确阐述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摘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列讲座《艺术学教育部项目申报书论证与撰写在线研修班(福建工程学院)》,专家:王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