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字精练度,可以从以下四个技巧着手。第一,将相邻并且大概具有相同意思的句子合并成长难句。就像以代词,尤其是以“这”开头的句子,基本都能被合并成复杂句。还可以在长难句中置入分号或者成对的破折号,不过要量力而为。第二,尝试改变语序。以分词或者动名词短语开头的句子通常会节省单词用量,但是,像分号和破折号的使用一样,不要过度使用此技巧。第三,删除90%的副词和形容词。实际上,像“非常”这种经常被滥用的单词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第四,避免陈述众所周知的内容。比如不要写“美利坚合众国”,直接写“美国”就好了。抓住每个去掉冗词的机会,例如,可以写“在那段时间”,“在那个阶段”,但千万不要写“在那个时间阶段”,不然会显得过度重复。尽量用单词替代短语,比如用“before”(从前)代替“ prior to”(在此之前),用“now”(当今)代替“at the present time”(在现阶段)。(摘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指南》,作者:迈克尔·E.查普曼,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信度是指可信赖程度,也即测量中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信度的测量指标包括稳定性、代表性和等值性。稳定性指的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性指的是普遍适用于各个子群体;等值性指的是普遍适用于各个指标。完美的信度是很罕见的。增强论文信度的四种方法分别是:(1)清楚地概念化所有的构想,也即研究者应当努力发展没有任何模糊不清之处的理论定义。(2)增加测量层次,也即选择多个精确的类别进行测量;(3)使用多重指标来测量一个变量,也即使用两个(或多个)指标,会比只用一个好;(4)使用前测、测试研究和复制,这一方法尚包括复制其他研究者使用过的测量工具。(摘自《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作者:劳伦斯·纽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精心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可以产生大量丰富的材料。避免那些只能回答“是/否”或几个字答案的问题。使用提示和非言语暗示:流露出我们的兴趣,身体前倾并问一些后续问题来鼓励受访者敞开心扉畅谈。可以请受访者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参加了这个事件你高兴吗?”“你有没有后悔参加了这件事?有没有不利的方面?”避免引导性问题/提示(这会引导受访者给出一个特定答案):“参与这件事一定是很棒的吧?”“你喜欢它吗?”“我猜你对结果很满意吧?”“那肯定是令人讨厌的吧?”另外,还要注意适当给出提示,使访谈不偏离中心,让受访者返回到采访要点上:“关于……,你早前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这真的很有帮助,谢谢你,我还想问问你……”(摘自《学位论文和研究报告写作技巧渐进式指南》,作者:斯特拉·科特雷尔,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
论文写作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必备的技能,而掌握这项技能则必定需要科研工作者具备基础性的能力。但因缺乏系统且专门的训练,很多科研工作者的这些能力均较为薄弱。因此,亟需了解这些能力并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提升训练。论文写作的基础性能力包括以下五种。第一,由现实“敏感”和理性表达合力形成的感知力。第二,包括垂直思考和水平思考的构思力。第三,对“已知”合理布局以生产“未知”的创新力。第四,由全局观、局部观和“故事”核组合而成的论证力。第五,对语言进行“生动”加工以强化可读性的描写力。科研工作者们可以有意识地多加训练,以提升基础写作能力。(摘自《论文写作的五种能力》,作者:张文静,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月23日)
重复率对于学术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期刊论文进入初审、学位论文进入盲审的门槛标准之一。以下三种方式可有效解决论文重复率过高的问题。一是做大分母,降低总文字复制比。论文查重的基本原理为论文重复的部分除以论文的整体(重复的内容和自己写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变大分母——增加自己写的部分,来降低复制比数值。二是增添/替换论据,提高原创性。在部分观点内容与他人研究相同的情况下,可通过增添新的论据材料,或是替换与已有研究相同的论据来支撑重复性的观点内容,避免简单地重复使用之前的引用或论证。三是引用前铺后申,稀释引证内容。即,在引用的那句话前面和后面分别加上一句话,以对引证内容做铺垫和申展。(摘自《降低论文重复率的三种有效策略》,作者:胡乐浩,公众号科研写作研究所,2024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