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选择不是科学工作者随心所欲的事情,它与科学发展本身以及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紧密相连,因此受到各方面的制约。选题必须遵守一些原则,否则是无意义的。常规的课题选择有八大原则:必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能性、经济性、行情性、优势性和发展性原则,其中,必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能性四大原则为最基本、最必要的原则,缺一不可。(摘自《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著者:周新年,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大家从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就要给自己立一个目标,但凡我们立得目标大一些,比如要发权威期刊。我们把每一篇文章都往权威期刊的要求上靠,不论是文字表达还是框架结构还是研究方法上,尝试能用最新的、最好的、最完整的方式去做。如果写得稍微差一些,即便权威期刊发表不了,那么发核心或者普刊相对而言也是容易的。(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15篇C刊论文作者分享:基于核心期刊偏好的论文写作与发表策略》专家:何义珠)
我们研究的是一个很小的现象,比如说居委会、村委会、业主委员会,但这不意味着就是层次太低了。我们研究的可能是业主委员会的维权,维权的“权”就是权利,不是权力,不是权威。这个权利是个什么层次的概念?权利是全人类的政治生活里最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写文章讨论业主委员会的维权的时候,背后研究的是中国人的公民权利意识怎样成长,怎样在跟物业公司、跟居委会、跟街道办事处的很细碎的互动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就不必担心别人认为你研究的东西太小、没价值。(摘自《不发表,就出局》,作者:李连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
所谓的开拓创新性,主要强调的是研究资料、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理论这些方面的开拓创新。比如使用了新的资料,之前使用的都是a类资料,现在有了b类资料的加入,那么这个就是开拓创新的。比如在过去主要使用的是社会学的视角,现在我们用管理学的视角,这也是创新。(摘自科研工匠系列讲座《怎样发现好的研究选题:“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专家:王素洁)
现在的研究全部创新是不可能的,至少是不多见的,大多数是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上有那么一点点进步。如果不注意体现,那点创新很难被审稿人发现和认同。因此,注意将自己的创新之处明确地写出来是十分必要的。有时审稿人看到你的成果时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否定你的创新性。特别是,我们不能仅仅将别人的成果列为参考文献就完事了,应当与文献的研究成果有所比较。(摘自《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著者:赵大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第1版)